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战术战法,持续强化干部人才保障,组织动员各级干部、各类人才到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攻坚拔寨、建功立业。目前,全市9.44万户36.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县(区)顺利摘帽,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攻坚骨干”与“督战队伍”同步配强,确保一线力量人到、心到、力到。先后向562个贫困村选派6800余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严明“战场纪律”,建立健全9项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管理;每月举办驻村工作队员“大讲堂”,制定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并督促抓好落实;以“实干队”等形式组织市、县区三分之二机关干部29000多人次到脱贫攻坚一线阶段性驻村帮扶。派出“督战队”到一线“督战”,暗访在前,督查随后,指导紧跟。
“政策水平”与“实战能力”同步提升,确保队伍培训精准、到位、管用。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培训“五类”干部560期72371人次。利用产业脱贫示范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等现场教学资源,大力推广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创建了中山村、安石村等30个现场教学点。组织脱贫攻坚“五类”干部到贵州、成都等地考察学习24批988人次,充分借鉴各地脱贫攻坚成功经验。通过考察观摩、专题调研、交流互动、现场答疑等多种方式,共开展实战培训120期17229人次。
“内部激活”与“外部引进”同步实施,确保人才力量聚集、聚焦、聚力。率先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村干部累计注册入学3088名,已有360名顺利毕业并取得大专学历,做法经验在全省推广。“订单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全市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7189期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乡土技能人才57604人。建立自然村脱贫振兴理事会6315个,组织带领群众自主解决问题9830个。引进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退休名师、名医及管理人才到临沧开展援建帮扶工作,全市累计引进8个教育帮扶团队,80名退休名校长、名师;引进27个医疗卫生团队,68名知名医疗专家驻县区长期援建帮扶或定期开展业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在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专家基层工作站等10余个平台基地,柔性引进6个专家团队攻关高尖精技术。
“万名干部”与“千名村长”同步发力,确保脱贫成色更足、更亮、更高。以“我的家乡我规划”为主题,组织全市从农村走出来的2.64万名临沧籍市内公职人员,回乡组织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村庄规划,形成了6511个有感情、有温度、有特色,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强化村庄规划的约束力,立足“以下为主,坚持乡村自我振兴”两个基点,以自然村为单位,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形成规划项目1.1万个。选派乡村振兴“自然村长”2291名,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抓好100个乡镇驻地村、100个公路沿线村、100个特色村、100个旅游村、100个产业村的典型示范,全面整治全市937个建制村、7574个自然村(组)垃圾、污水、厕所、绿化及不良风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组成54支驻乡、村工作队,率先实施边境小康村工程,整合项目资金向抵边村倾斜,围绕构建道路、村庄和组织“三套系统”,打造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村等“五种形态”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