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临沧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全面推动临沧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2020年底、我市到墨江高速公路和大临铁路将开通。动车组时速达160公里每小时,开通后,乘客3小时20分钟可从大理到达临沧。我市抓住全国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三张牌”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推进机遇,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高位推动、创新发展,健全完善全市乡村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市委主要领导率领临沧市党政考察团2019年3月赴贵州省、浙江省相关州市考察学习;2020年5月赴昆明市、红河州、文山州考察乡村旅游,期间多次召开会议,为临沧乡村旅游发展把脉问诊。市政府主要领导全盘统筹,大力开展现状调研,深入查找临沧旅游短板,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落实责任,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把乡村旅游作为举全市之力抓好抓实的“三件大事”之一,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确立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走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路子,形成以点连线、以线串片、以片成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相继印发了《临沧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临沧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实施方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形成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全市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8个沿边小康旅游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编制《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临沧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着力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云南省健康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旅游圣地。
全市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网、厕”等乡村旅游要素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田园风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自驾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把农业变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使茶叶、核桃、坚果等初级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层次,延伸农业产业链,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颇具特色和发展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传承与开发行动工程建设,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用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加工业,打造碗窑、忙团、中山等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乡村旅游业与工业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各级政府领导统筹负责、部门落实责任、社会资本参与的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了各类乡村旅游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着力抓好国家、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格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临沧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已完成临沧机场改扩建并于5月份开通夜航,沧源机场航班稳步增长;今年12月份,将实现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全市102个旅游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乡村民宿客栈118家,旅游示范村达到A级景区标准18个。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以临翔区中山村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设施不断完善,开始崭露头角。沧源翁丁、葫芦小镇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现场评定。临翔区南美村、永德忙蚌村、沧源翁丁村与浙江省安吉乡村振兴产业促进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临翔区秘境谷森林小镇、戎氏永德茶文化庄园、凤庆滇红第一村、鲁史古镇、双江景亢傣族风情村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市有2个县、3个乡、10个村被评定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2个旅游名镇、9个旅游名村已通过省级验收。
临沧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对不同消费层次和类型的游客都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临沧旅游经济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态势良好。2019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181万人次,同比增长24.92%;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32.46%。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占海内外游客总数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