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并且是临沧8县区最后一个脱贫退出贫困的县。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县10个乡镇中,识别出贫困乡4个;在118个村(社区)中,贫困村有9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55户55396人。
开展脱贫攻坚前,该县农村常住人口年均个人可支配收入不足5000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从住房到产业、从收入到教育医疗、从交通到水利、环境卫生等都不容乐观,起步缓慢。面对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题,永德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出“一二三四五”脱贫攻坚“组合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一个统揽”。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一切围绕脱贫干、一切围绕脱贫转,确保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民族掉队,确保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两大工程”。实施幸福安居工程,成立永德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专家委员会和10个危房改造县级指导组,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全方位做好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管理等工作,紧盯4类重点对象,统筹非4类重点对象,制定“一户一方案”精准施策。实施“村长连心工程”,向全县1007个自然村选派1701名懂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自然村长、副村长,切实把网格划小、把任务明晰,以高质量脱贫锤炼高质量干部,以高质量脱贫助推高质量振兴。
强化“三个落实”。即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落实、强化工作落实,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政治责任,将脱贫任务细化为17项,针对住房、收入、医疗、教育保障,内生动力和人居环境6个方面突出问题,制定责任分工“作战图”;明确5499名干部结对帮扶14055户贫困户,确保政策落实,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抓实“四轮驱动”。即抓实市级统筹牵动、县级主责带动、乡级负责推动、村级落实行动,积极主动加强与市级各部门的汇报对接,对督查巡查情况及时整改;构建“党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各方支持、全员上阵”的大扶贫机制,由县委常委包乡、县处级领导挂村、部门(企业)挂村帮扶;10个乡镇实行班子成员挂村负责、干部职工挂户帮扶的工作责任制;把村级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主阵地;实现116个行政村由实职乡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公职人员担任脱贫攻坚自然村长两个全覆盖合力攻坚。
健全“五大体系”。即建立健全四级“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六子”精准帮扶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精准补短项目体系、建立健全激励问责奖惩体系。
成立县、乡镇、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四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前线指挥体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出换脑子、盖房子、抓票子、教孩子、健身子、有面子“六子”工作创新推行“双社三绑”利益联结产业发展机制,乡镇成立合作联社,116个行政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绑定发展、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绑定发展;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28个、农业产业企业322家,10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1个勐底农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105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加强扶贫资金安全,确保到户到人,5年来,累计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097万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87798万元,精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76个、总投资17.42亿元。制定《永德县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干事创业的“主窗口”、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
在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永德不灰心、不气馁,最终以“零漏评、零错退、零举证”高质量脱贫摘帽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群众增收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得到一项以上资金扶持项目。产业扶贫方面,建成产业基地343万亩,粮蔬、芒果、澳洲坚果、泡核桃、咖啡、茶叶、甘蔗、烤烟产业已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发展坚果56.85万亩、茶叶24.19万亩、核桃108.9万亩、烤烟4.76万亩、甘蔗9.3万亩、蔬菜9.4万亩、芒果4.3万亩、野生诃子30万亩,推介澳洲坚果为“一县一业”;66户企业与99个贫困村合作社、10个乡镇合作联社建立绑定关系,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020户。就业扶贫方面,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76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85人次);开展技能培训476期,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62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68人);开发乡村公益岗2164个,建立扶贫车间6个,带动就业8116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86人)。生态扶贫方面;兑付退耕还林项目补助资金9691.5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受益12353户50654人;兑付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补助资金47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297户1167人;开发贫困生态护林员岗位905个,发放工资527.981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3元,贫困发生率由17.24%下降到零。
——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县77945户农户住房已全部完成安全等级认定,锁定的27709户危房存量全部改造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14055户全部实现有一处安全住房。全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全部竣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三通一网”全面达标。 ——义务教育有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基本均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社会团体捐赠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倾斜,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
——基本医疗有保障。2个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疗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达标准化建设,共有全科医生22人,配有病床491张。1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配备听诊器等基本医疗设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大病理赔、医疗救助、兜底保障补助“一站式”结算。
——饮水安全有保障。共投入2.071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868件,先后解决了10个乡镇118村(社区)、农场36.19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并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14055户55396人饮水安全困难,实现人饮安全全覆盖。
——公共服务有保障。县、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均达100%。10个乡镇全部有客运站并通客运班车,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有一条进村的硬化路,建制村客运班线开通率达100%。全县建成网络基站1778个,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4G网络100%覆盖,宽带网络全覆盖到所有行政村(社区)、学校和卫生室。所有行政村(社区)全部通动力电。99个贫困村所辖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全县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29个、村组活动场所578个、农家书屋119个。
——困难群体有保障。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社会福利保障、信息衔接等6个方面工作,实现社会兜底保障线与贫困线双线合一和老、弱、病、残、孤等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6526.92万元,实现贫困对象应保尽保;发放城乡特困人员供养资金4859.3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420.62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852.077万元;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和艾滋患儿生活补助资金1032.59万元;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资金2920.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