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随处可见茶的影子,茶树、茶园、茶厂……在这里,一片茶叶富了一方百姓。
“小茶叶已成为致富大产业。”沧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志忠介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该县因地制宜,将茶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打造,茶树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初冬时节,勐董镇芒摆村,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14959.9亩的有机茶园里,茶农正在地里忙碌,锄地松土、修枝整形,一步步做好冬季茶叶管护工作。 该公司副总经理田源说:“只有做好冬季茶叶管护,才能确保来年茶叶品质高、效益好。”
该公司是沧源县招商引进的一家茶叶企业,2007年在芒摆村开垦建设茶园。建成后,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公司将茶地按亩承包给茶农进行管理和采摘,再由公司支付给茶农管理费和采摘费。同时,公司充分吸纳其他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使其成为茶叶生产工人;利用 “芒摆茶农之家”平台,适时对茶农进行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使普通农民转变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茶农。
“我家管护了6亩茶地,除去外出务工、种其他农作物,仅在茶叶上,每年最少能挣1万元。”芒摆村六组村民鲍尼勐告诉记者,多年来,靠着为公司种茶、管茶、采茶,一家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像他一样在公司管理茶园的芒摆村及周边村寨群众有400多户、1500余人,每年户均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光荣说:“以前,芒摆村群众用传统方式种植茶叶,生产效率低、收入也低。现在,群众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在公司打工,参与茶园管理已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茶香悠远,放眼望去,这片有机茶园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新透亮,照亮了芒摆村的致富路。
同样,糯良乡贺岭村也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文旅融合之路,以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置身贺岭村的茶山,一行行茶树排列齐整、绿意盎然。现在,这里正积极推广机械化采茶,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以往手工采完一棵茶树,需要五分钟,现在用采茶机五秒钟就能采完,收购价格不变。”糯良乡副乡长杨易在茶园中向记者介绍。
贺岭村种茶历史悠久,全村288户拥有茶地3000余亩。该村自然条件优越,鲜茶品相俱佳,但受传统采茶、加工方式及销售渠道不畅的制约,此前该村每亩茶地收入最多不超过800元。
如何破局?2018年,沧源县相关部门引进龙头茶企——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在贺岭村大寨建设了一条年产量达1000吨的CTC红碎茶生产线。走进CTC红碎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采摘好的新鲜茶叶经过不同工序被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茶产品,销往各地。“今年,我们在贺岭村收购了800余吨新鲜茶叶。”公司车间主任钟小秋介绍道,近年来,因新式茶饮流行,CTC红碎茶专供茶饮企业,供货渠道稳定,需求量大。据了解,目前,该企业已辐射带动沧源县6个乡(镇)18个行政村3233户茶农增收。
多年来,通过发展茶叶产业,贺岭村群众切切实实获得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万亩生态茶园景观和特色农耕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县内外游客,促进了当地茶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贺岭村副支书赵平均表示,下一步,贺岭村将加紧实施在建项目,加快产业均衡发展,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芒摆村、贺岭村,只是沧源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缩影。
当前,沧源县正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全产业链打造“糖、茶、果、菜、牛、烟、米、蜜、竹、旅游”为主的“10大亿元”支柱产业,为沧源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